麻辣燙是深受大家喜歡的食物。
麻辣燙要人命? 這種說法不靠譜
專家:醫學上沒有“細菌蟲”的說法
在高溫食品中細菌不可能大量繁殖
網絡:此事源于一條QQ信息
近日,在國內各大論壇,“長春某地一女服務員吃麻辣燙致死”的傳言被很多網友轉發,而長春、青島等地的媒體也紛紛對此進行追蹤報道。
一時間,“麻辣燙還能不能吃”的問題成為公眾議論的焦點。記者經過調查發現,此事的起源竟是QQ上的一條信息。醫學專家表示,“麻辣燙吃死人”沒有科學依據。
網上風傳
長春女孩吃麻辣燙致死
昨天,朋友給王小姐轉發了一封名為《以后可不能吃麻辣燙和米線了》的郵件,看完后,王小姐嚇了一跳,因為郵件的內容絕對聳人聽聞。
隨后,王小姐在網上搜索“麻辣燙、服務員”,竟發現20萬條相關信息。此外,在紫竹橋附近工作的師靜,也從QQ群上接到了類似提醒。傳言原文實錄:“長春一20歲女服務員??重慶路時代小鎮李寧店(編者注:李寧服裝專賣店),于十幾天前去世。該女覺得身體不適,去醫院看病,醫生看完X光后大驚。據說該女五臟六腑和皮膚下全都是細菌蟲,肝臟被侵蝕得只剩一點點。
“醫生直接告訴她可以準備后事。致病原因是該女子常年吃麻辣燙和米線,醫生說這兩種食品細菌嚴重超標,且作料經過加工后也極易增長細菌。與店面的衛生程度無關。請愛吃這兩種食品的人以后少吃或不吃。”
北京反應
部分食客聽說過此事
記者搜索發現,該傳言存在于國內一些大型論壇,并有多個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這則“李寧店員工版”。對此,一些網友在留言中表示被嚇得不輕,許多網友在回帖中表示寧可信其有,但也有網友提出質疑。
昨晚,記者在宣武、豐臺一帶,發現路邊的麻辣燙小攤生意還算不錯,雖然天氣寒冷,但是許多市民還是端著小碗在攤位前吃起來。
記者走訪了十余個小攤位,攤主大都表示沒聽說過“麻辣燙吃死人”的事情。“我家都是煮熟了的!”一個攤主聽到記者詢問后強調說。
記者先后詢問了十余名市民,大部分人對此事并不了解,有少數幾個人聽說過“長春有人吃東西死了”。但有人把吃的東西記成了麻辣小龍蝦或者羊肉串。
長春方面
沒有“體內含菌”患者
昨天下午,長春疾病預防中心的工作人員李先生對記者表示,從未聽說過轄區內有網上所說的女服務員,近幾日也沒有哪家醫院接受過體內有“細菌蟲”的患者。
時代小鎮無“李寧店”
記者致電長春市重慶路街道辦事處,值班的工作人員稱聽到過該傳聞,但絕對是假的。該工作人員透露,對于帖子中聲稱的“重慶路時代小鎮”商場里,根本就沒有李寧專賣店。
工商部門將調查此事
長春市工商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岳靜濤告訴記者,他們在當地媒體上曾看到過對該事件的報道,但并未接到過群眾就麻辣燙餐館衛生狀況的投訴,他們準備對該事件進行調查。
四川方面
此事可能有夸大成分
記者從四川省餐飲協會了解到,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內的巫山,纖夫在拉纖之余,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干柴生火,在罐里加入野菜、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用,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
四川省餐飲協會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此事太過蹊蹺,而且有夸大成分,在四川,居民幾乎天天都吃麻辣燙,從沒有聽說過因吃麻辣燙而造成細菌入侵致死的事。
但王女士也認為,用來煮制麻辣燙的湯水,如果反復使用,確實能造成一些細菌的滋生。
云南方面
近年來從未發生米線致死事件
今天上午,云南餐飲協會辦公室的劉主任表示,按照食品衛生法規生產的云南米線,絕不會有食品衛生問題,云南地區近年來從未有過因食用米線而致死的事情。
劉主任告訴記者,米線這種小吃起源于云南,但它的安全衛生檢測工作由國家的相關部門負責,對于具體地方發生的具體事件,應由地方部門處理解決。
事件影響
傳言波及國內其他城市
據長春當地媒體《城市晚報》的記者周博介紹,該傳言最近在長春市民中流傳甚廣,重慶路商業區周圍分布著10多家麻辣燙店鋪,生意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周博稱,過去賓客盈門的小店,如今顯得很冷清,有些麻辣燙館迫于生計,已經新增了包子和煎餅等其他小吃來維持生意。
周博告訴記者,《青島早報》的記者也曾向長春方面了解此事的相關情況。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青島網友將此事改寫為“青島版本”后發布到網上。而在上海地區也已經流傳起這個謠言。
醫學專家
沒有“細菌蟲”說法“致死”無科學依據
記者就此事咨詢了武警總醫院營養醫師劉慶春副主任,他表示,醫學上從沒有“細菌蟲”的說法。
劉副主任稱,醫學中有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其中主要侵襲肝臟的,叫作肝吸蟲病,表現為胃腸道方面的癥狀,能出現有肝區疼痛、肝腫大甚至肝硬化,但絕不可能出現所謂的“肝臟被細菌蟲侵蝕得只剩一點點”的情況。
劉副主任表示,在濕度比較大、溫度適中的環境中,細菌繁殖更容易,像麻辣燙的湯水這種高溫狀態下,不會出現細菌的大量繁殖。劉副主任同時提醒,市民在食用麻辣燙、米線等小吃時,確實有可能出現細菌污染的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保證健康飲食。
健康食用麻辣燙
加工制作小吃前,從儲存、運輸等各環節都要注意衛生,同時要選用質量好的原材料
煮制過程中,要注意加工充分,以防止因加熱時間不夠或溫度不夠高而引發的食物中毒
火鍋底火一定要旺,如果不等燒開、燙熟就吃,病菌和寄生蟲卵未被徹底殺死,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吃火鍋不能太燙,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黏膜,導致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資料提供:劉慶春副主任)
時間點調查
11月10日之前
傳言現身
記者在多個論壇搜索后發現,11月10日之前,該傳言的帖子出現時只是說“有人吃麻辣燙得病死了”,沒有點出身份和地點,記者并未搜索到11日至13日之間的相關帖子。
11月14日之后
出現細節
但是在11月14日之后的帖子中,帖子的內容全變成了“長春一服務員吃麻辣燙致死”,而許多網友因為細節如此的詳細而開始相信此事。許多帖子都出自各論壇的健康板塊。
起源
一條QQ信息
不過記者注意到,14日之前的帖子中,發帖人都聲稱自己是從一則QQ信息上得知此事的。
該QQ信息除了講述“麻辣燙吃死人”外,還要求網友轉發20條,據說可以因此在網名前獲得一個“太陽”標志,而這實際上是一個常見的QQ惡作劇。
11月16日,在搜狐的論壇上,一名網友發帖稱,認識“麻辣燙流言”中的死者,該女子的死因與吃麻辣燙無關。而這個流言的起源是一名經營其他類型小吃的飯館老板為了生意競爭而編造的。
隨后,記者給發帖者發去郵件,但截至本報發稿時,對方尚未回復。
律師態度
制造謠言者涉嫌犯罪
今天上午,記者聯系到普天成律師事務所的申冰律師。申律師表示,制造謠言的人涉嫌觸犯散布虛假恐怖信息罪。
受此影響的商家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向謠言制造者索賠。(記者 梁千里 陳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