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5月,漳州檢驗檢疫局共檢驗放行進口煤炭、大豆、原木、鐵礦石、可再生資源等資源性礦產502批、6.77億美元,同比增長54.46%和66.75%。主要包括煤炭28批、1.73萬美元,增長21.74%和49.04%;大豆10批、1.66億美元,增長100.00%和77.28%;原木165批、7146.71萬美元,增長55.66%和42.30%;鐵礦石17批、6583.92萬美元,增長88.89%和23.14%;可再生資源218批、2107.48萬美元,增長89.57%和36.49%。漳州港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輻射松進口口岸和福建省最大的進口原木集散中心,并入選“中國10強進口木材港口”;同時,大豆、煤炭、鋼材、可再生資源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在福建省各大港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資源性物資進口港,港口地位不斷凸顯和提升。
資源性物資是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進口的產品,其進口對于促進我國外貿平衡、穩定國內物價、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于漳州進口此類商品主要用于供應當地和省內企業生產,對保障地方經濟平穩運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漳州檢驗檢疫局積極扶持資源性物資進口,一是改革工作模式,實行提前預約報檢、24小時輪班跟蹤卸貨服務,大幅縮短通關時間;開通廈門港其他港區至漳州港的海上貨物過駁通道,每批過駁貨物可節省廈門港其他港區至漳州港陸地運輸費用,縮短通關時間2-3天;允許進口原木在可控制疫情的情況下先卸空再檢疫,每批貨物可縮短檢驗檢疫周期3-4天,每集裝箱可節省滯箱費用45-60美元。二是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設,2010年啟用了出入境貨物檢驗檢疫電子閘口系統和監管區域視頻監控系統,形成了口岸報檢、查驗、通關放行和碼頭安全監控等全方位的電子辦公體系,辦公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電子口岸建設走在福建省前列,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三是強化服務意識,對企業預約報檢貨物做到提前做好工作準備,船舶一靠岸立即登輪作業;對港口新增的進口貨物,提前收集相關檢驗標準、材料,提前制定工作規程,確保進口通關順暢。(通訊員:陳海令)
陳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