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彭襄,25歲,廣州某重點大學在讀研究生。
特點:網絡鐵桿粉絲,宅族“七袋長老”。漫畫:郭慈
生活方式大解剖之 宅一族
人類自從進入網絡時代,“宅一族”便應運而生,且隊伍越發壯大。如果“宅一族”如丐幫一般論資排輩,彭襄絕對可位列“七袋長老”。身高一米八的他是一個標準的北方小伙,“宅”的資歷迄今已有7年之久,入選理由為:“一入‘宅’門深似海,體重暴漲37公斤”。

愛“宅”不是罪,但擺在許多宅男宅女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是,如何才能保持健康?彭襄說,他想聽聽健康顧問的意見。
點評專家/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毛煒主任醫師
●他可以一天24小時在網吧、宿舍度過,足不出戶,幾年下來體重暴漲近40公斤
●專家建議,“宅一族”每天應堅持適量運動,飲食別依賴“外賣”,作息規律要與天時相應
自救:上健身班 魚油螺旋藻佐餐
上學期期末,由于看到一篇關于有人吃撐而死的新聞,彭襄心有戚戚焉,痛感自己必須減肥自救。暑假時他參加了一個健身班,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減掉了10斤肉。
遵照教練開的減肥處方,現在,他每頓飯要吃一粒旨在消脂的魚油膠囊,四五顆螺旋藻片以補充微量元素,一天要吃4片250毫克規格的維生素C丸,同時盡量保持一日三餐,餐后保證一定時間的運動。
“原來我是一個蒸得過頭、有些水腫、捏起來軟的南方饅頭,現在是手感硬實的北方饅頭。”他說,血壓從以前的137/90下降到130/80,更重要的是,他感覺自己的身手靈活了一點。以前紙從桌子上掉落,他都來不及反應,現在卻能準確接住。
不過,改變容易,堅持很難。昨天中午時他又忍不住吃了烤雞翅,為了補救,晚飯只吃了水果餐,啃了一個玉米。
彭襄說,理想的“宅”是一種自由自在、不為他人意志所左右的生活方式,不應該怕見人,對生活失去信心。他希望通過努力,變成一個理想的“宅男”,能夠保持身體健康,維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同時不放棄自己的生活方式。“下一步,不能再讓同學幫我買東西,一定要多動彈,挪挪窩吧。”
在電腦旁一坐就是16小時
“我們這一族,要么極瘦,要么極肥。你看我,‘入門’前體重80公斤,昨天剛稱過112公斤,最高時達到117.5公斤。”一見面,彭襄便自嘲地說,身邊很多同學或多或少都有“宅”的特性,但自己絕對是“典型中的經典”,如今迫切需要“絕地反擊”。
7年前,初入北方一所老牌名校的彭襄因不適應高校生活,加上初戀受挫,萬念俱灰,從此遁入“宅”門。那時,他一天24小時基本在網吧、宿舍度過,學業荒廢,每次考試憑借聰明的頭腦和原本的底子跌跌撞撞過關。到了大四,由于多門功課不及格,他延期一年才拿到畢業證。
在父母的勸說下,痛定思痛,彭襄意識到不能因“宅”而毀掉自己的人生。經過努力,他考入廣州某重點大學深造。但在繼續學業的同時,他依然享受“宅”的狀態,除了上課,平時基本不出宿舍。論體重,他仍是“220俱樂部”成員,最近兩年還出現了脂肪肝、高血壓前期等問題。
彭襄的生活作息規律呈周期性循環。簡單來說,在每一個周期的開端,他的“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的,隨后每天都會比前一天晚起床一個小時。經過十幾天的變化,他有一兩天會跟其他正常作息的同學同步運行,但絕大部分時間,他就像一顆獨自公轉的行星,跟同伴們擦肩而過。
“我必須保證每晚6到8小時的睡眠。沒課的日子,通常睡到自然醒。”彭襄說,醒來后,他的第一反應是打開電腦,坐在電腦前從睜眼到閉眼,一般是16~18個小時。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