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蕭山販賣報廢電梯形成地下產業鏈
杭州市蕭山區一電梯維修工在維修一臺電梯時發生意外死亡,而事故調查發現,這部電梯竟然是用報廢電梯的部件違法拼裝的。令人吃驚的是,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蕭山區有一個報廢電梯回收、翻新、販賣的利益鏈,或者說有一批人在非法“拼裝電梯”并將其投入運行。
死亡事故調查 暴露安全隱患
2011年4月25日,蕭山恒豐電梯有限公司電梯維修工祖江,在維修杭州天鷺工藝品有限公司的一臺電梯時發生意外,被電梯夾住后死亡。杭州市質監局調查顯示:發生事故的電梯竟然是一臺拼裝電梯,其控制系統、制動器、門系統都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調查發現,這部電梯是一臺老舊的報廢電梯,由西子電梯廠1996年生產,原安裝在杭州之江五金建材市場,有關記錄顯示,這部電梯已于2006年報廢。
按照法律規定,有安全隱患的報廢電梯不允許再重入市場。然而該電梯經過拼裝后,由恒達富士電梯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再賣給了杭州天鷺工藝品有限公司。
令人意外的是,這部違法拼裝的電梯竟然獲得了杭州市特種設備檢測院蕭山工作站出具的合格報告,最近一次驗收日期為2010年8月12日。
使用報廢電梯 情況不止一例
“4·25”事故發生后,杭州市質監局對轄區內的電梯進行排查,發現蕭山地區有60余臺疑似拼裝電梯。而一名知情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他的調查,蕭山地區非法拼裝電梯遠不止這個數字,這些拼裝電梯主要安裝在蕭山城鄉接合部、鄉鎮、小型企業和商業場所內,客梯、貨梯都有,存在眾多安全隱患。
據知情人透露,在蕭山地區,違法翻新、販賣報廢電梯已經形成一個地下產業鏈。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電梯在我國大量使用,最早一批電梯已經服役20多年,有不少處于報廢期;隨著大規模的舊城改造,還有一批電梯被拆卸。由于報廢電梯存在監管漏洞,于是一些不法分子乘虛而入。
據電梯銷售商介紹,收購一臺報廢電梯的價格為5000至兩萬元,拼裝后轉手的電梯價格高達6到8萬元,而國產普通電梯的價格在12萬元左右。
如今在蕭山地區,一些專門從事電梯回收、翻新、販賣的非法企業,大多掛靠正規的電梯公司,在城郊及鄉鎮地區物色需要電梯的小企業、地產開發商,以低價轉賣給貪圖便宜的用戶。
涉嫌違規檢測 有關人員停職
在杭州明達摩托配附件廠等多個場所,記者看到一批被要求停用的電梯,這些電梯多安裝于2005年到2007年。值得關注的是,杭州市特種設備檢測院蕭山工作站正是于2005年初成立的,而在那些經過化裝的“報廢電梯”檢驗人員一欄,均列有該站工作人員單某的名字。
記者了解到,那些經過化裝的“報廢電梯”沒有走國家規定的監督檢驗程序,杭州市特種設備檢測院蕭山工作站采用定期檢驗的方法,為經過化裝的“報廢電梯”出具合格報告。“我不知道自己買了報廢電梯,質監部門的合格報告起了關鍵作用!”一位電梯用戶告訴記者。
據電梯維修人員介紹,電梯的關鍵部件如主機、控制柜都有生產公司編號,專業技術人員只要核對這些信息是否一致就可以判斷電梯是否屬于拼裝。而蕭山區的檢驗人員竟然沒有發現漏洞,并為這些報廢電梯出具合法的身份證明。
杭州市質量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涉嫌違規檢測的檢驗人員已經被停職,有關部門正在對他進行調查,目前尚無結果。同時,監管部門已向電梯用戶下達了停用、拆除和更新電梯的通知。
據新華社
■新聞鏈接
報廢電梯監管 亟待立法規范
據了解,我國每年報廢電梯的數量巨大,僅浙江省每年就達1000臺以上。由于法律對報廢電梯管理沒有具體規定,導致部分報廢電梯被不法分子收購、拼裝并倒賣。
業內人士建議,應該立法規定“已經報廢的電梯不得轉讓、銷售和再次使用”,“禁止利用報廢電梯進行拼裝”;同時對報廢電梯去向進行監督,建立檔案制度,一旦發現被拼裝或倒賣,原電梯使用單位負有連帶責任等。